新闻资讯
并非所有临聘人员都是“背锅侠”
文章来源:红网  发布日期:2019-05-27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文旅局局长袁守波因该县去年“五一”时期的“旅游收入0.82亿写8.2亿”数据失实事件受到影响,另外,出错新闻宣传报道的撰写者已被明确为临聘人员。(5月23日 澎湃新闻)

  事情的经过已无需赘述,但最后的调查结果可能会引发一些猜疑,毕竟以往不少通报最后反映的问题总指向临聘人员,此次再将临聘人员推到前台,公众难免怀疑临聘人员又一次成为了“背锅侠”。

  临聘人员是“背锅侠”还是“真犯错”?不同情境下有不同考量。但客观讲,并不是所有临聘人员都在“背锅”。毕竟在当下的基层公职人员队伍中,临聘人员并不少,就工作分工而言,体制内人员多为管理层,真正从事基础工作的“主力军”还是临聘人员。

  干工作难免出错,临聘人员基数大,犯错的概率自然增大。但不管是临聘人员,还是体制内人员,在群众面前都是“勤务员”,在党和国家事业面前都是“普通一员”,区别不过在于岗位分工不同,应当坚持的工作标准、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理应一致。用身份说事,只会给出错误“暗示”,让人误以为临聘人员犯错理所当然。

  诚然,由于身份的限制,临聘人员与体制内人员相比较,相对会少一些专业培训和知识积累,但业务能力是可以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提升的,身份,并不能成为临聘人员犯错的理由。

  那么,临聘人员为什么会犯错?窃以为,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临聘人员自我要求不严。认为自己只是“临时工”,没有什么“奔头”,待遇又差体制内人员太多,不用高标准、严要求,只想混日子、混工资,于是马虎大意、得过且过。

  其二,单位领导干部对临聘人员管理松懈。由于对临聘人员的考核“指挥棒”有较强约束力,领导干部大多更关注于临聘人员工作干没干,而忽略过程监督和结果审核,认为临聘人员会“知分寸”“爱惜饭碗”,于是放任监管形同虚设。

  其三,单位风气不好。体制内人员由于身份的“保障”,干与不干都影响不大,于是单位很容易出现“闲人很闲、忙人很忙”,而这些“忙人”大多是临聘人员,久居于这种环境下,自然松懈倦怠,只想应付工作,哪里还管最后结果是否有错。

  要杜绝临聘人员犯错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坚持“一切从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这个“严”,既有各级领导干部自我加压,凡事多过问、多审核,把程序和规章制度不打折扣落实好;也有对临聘人员的管理不松劲、考核不走样,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也成为临聘人员的选聘导向;更重要的是要让纪律面前没有身份差别,才能形成强大震慑,让工作少犯错、不犯错。

  文/史俊逸

  (编辑:喃喃)


友情链接: 集科网络 中国经济网 新浪财经 奇辉吊车 凯威 锐信 松兴 利源 鑫源 利源 鑫龙白乳胶 外婆桥 星辉 艾尔斯 三钢 敏仕达 佳得好 固兴五金 榕森 金业 立强盛 日钢美工刀 厨之福 庆兴 荣艺 达威 和洽厨具 美约电吹风 正兴 伟新合页 鑫龙防水 雅菲迪 东信 金彬 好家兴 新侨 鲁大师 铭自达 汇力 顶智易联 永汇雨鞋 鸿鑫瑞达 广东僚溪文化 博瑞可 恒冠 永晟五金 年年好五金